121.我竟不知道_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
阅书小说网 >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 > 121.我竟不知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121.我竟不知道

  太后抱着太子,带着受伤的内侍和宫人们到了太华殿,大殿的子臣们方知昨夜北宫进了刺客。

  听到北宫的内侍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特别是刚刚北宫门前的一幕,所有的臣子们也都用与方才一样的目光看着京兆王。

  虽然大家都知道京兆王没有什么才干,但他总归已经不再是毛头小子了,出仕十几年,统领宫廷宿卫也很久,半夜时分北宫进了刺客,他竟然没有立即派人前往,没有立即封闭皇宫,也没有关闭平城,更没有四处搜索,实在是不合常理。

  偏偏京兆王到了殿内,一反方才在北宫内再三高喊刺杀与自己无关,只垂头立在殿中,一言不发。

  北宫刺客的来历,就有些奇怪了。

  如此一来,就连几位平日与京兆王十分密切的官员都无法替他分辨一二。

  毕竟涉及到了太后和太子,就是皇上也不好包庇的。

  一片沉寂之中,皇上只得开口了,“赶紧派人关闭平城城门,全城搜索,务必拿到刺客!”

  源贺起身道:“陛下,已经来不及了。现在刺客定然早已经出平城了。”

  “那就传下旨意,国内四处搜查!”

  源贺的不屑更加明显了,他是个直性子的人,最看不惯这种装腔作势,“天下那么大,刺客早不知跑到了哪里,现在才想起来搜查,根本搜不到了。”

  其实关不关闭城门,甚至关不关闭宫门都不重要,刺客原本就是京兆王派出的,应该出自宫廷的宿卫,所以谁也不可能抓到。只是这样的话皇上也不可能在臣子们面前说出,且他心里虽然也埋怨京兆王太急了,没有与自己商量好便派出了刺客,一击不中,以后就不好再派人刺杀。

  如此一来,反倒将自己的计划都搅乱了。

  但是,既然事已至此,皇上只能摆出一副为难的表情,“看来宫廷防卫还是不够严密,”想了想道:“京兆王,立即重新布置宫中防卫,如果宫里再进来刺客,你就不必再来见朕了!”

  拓京兆王赶紧上前,“是,陛下!”

  刺客定是皇上派出来的。

  毕竟能在宫里刺杀太后和太子,然后还能全身而退的,唯有皇帝有这个力量。何况皇上还曾在自己面前流露过这样的心意。

  因此,拓跋子推再不敢高喊自己是无辜了。再三表明自己无辜,皇上听了岂不生气?宁愿让群臣们觉得自己有错,也不能让皇上对自己生隙。

  但是,拓跋子推心里还是认为皇上未免太急了,竟不与自己商量就派出了刺客,虽然知道刺客本就是宫中之人,早就潜回了太华殿,但是他又哪里敢用心搜索呢?万一不小心抓到一个,那可就惹出祸事了。若是皇上告诉了自己,自己定然等刺客将太后和太子都除掉后方才带宿卫们进宫,那时事情已经了断,就什么也不必担心。

  但事已至此,最近皇上肯定不会再对太后和太子动手了,那么北宫也不会再闯入刺客,自己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拓跋子推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等一等。”太后入了太华殿后第一次开口,声音不高,还很平和,“我入宫十几年,先前从没听到后宫里有什么危险,可自皇上登基,到现在已经遇到了两次刺客,第一次是要杀了我的,事情过去便也罢了,这一次还加上了太子,我再不能轻轻放过。”

  上一次刺杀太后还没有多久远,在场大都数的人都是知道的,当然他们也都知道事情恐怕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最后只能含糊过去了。这一次眼前的局面又是十分说不清道不明,且太子关系国本,所有臣子都觉得太后所言有理。

  众人异口同声,“的确不能轻轻放过。”

  太后便又道:“方才皇上得知北宫进了刺客,便命娄侍中送了财帛,如今我都带到了殿上,并且自北宫私库拿出同样的财帛用以悬赏抓拿刺客。”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根本不可能抓到刺客了,但是太后还是如此执着。这也让群臣们又一次意识到这一次刺杀中的不同寻常——刺客想刺杀的不是皇上,而是一个年幼的太子和后宫的太后;而京兆王的态度又如此奇妙;当然还有皇上,听闻太子遇刺,皇上看起来没有一点担忧,也没有将太子接过来抱上一抱,甚至没有看上一看……

  的确很不正常呀!

  越来越多的人都想通了,可是谁也不敢说出来。

  拓跋弘一直就有些小聪明,他很快就意识到臣子们都疑心自己了。

  拓跋子推真是个蠢材!那么多宫廷宿卫中随便派几个去杀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都不成功尚且不论,而且没有担当,现在他的态度就是让大家都误会自己派人行刺太后和太子。可此时反对太后也不合适,也就越加坐实了是自己派的刺客。

  当然,拓跋子推也差不多如是想,皇上还真是不行,派到北宫的刺客竟然失败了,然后又想推到自己身上,可自己总不能承认吧,那可是灭族的大罪啊!

  殿内沉寂了许久,源贺心胸坦荡,且他既是宗室老臣,又是当朝太尉,只得站出来道:“太后,并非我要包庇刺客,但此时就是拿再多的财帛悬赏,也不可能将刺客抓到了。”很显然,那些刺客,也许就躲在宫里,也许就藏身在宫廷宿卫中。

  太后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太尉,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北宫里竟然进了刺客,而宿卫们既没能及时救护,也没能抓获,实在失职。”源贺是个正直的人,他知道将京兆王免职也不足以赎罪,但如今他更相信是皇上动的手,京兆王因为知情而无可奈何,所以将一切错误都归于京兆王也不公平。

  但在在朝中几十年,经历了数位帝王的源贺也是有手段的人,他早就懂得朝中之事从没有真正的公平,自己如果提出免去京兆王的职务,皇上就不会同意,而且无论提出让谁来接替京兆王,都会让皇上以为自己居心叵测。

  这样的罪名是一个臣子根本担不起。

  不过,太后和太子还是要保护。

  源贺就想出了办法,“既然如此,不若还仿上一次太后遇刺时,阳平王为北宫专门设置宿卫之例,由太后的兄长昌黎王统领,保护太后和太子的安全。”

  群臣无不赞同。

  娄提是皇上的心腹,完全忠心于陛下,他相信皇上不可能派出刺客,便十分怀疑拓跋子推,所以听到太尉之言万分赞同,“太尉的办法果然极好,如此太后和太子便能安居北宫,再无担忧。”想了想又道:“便是陛下,也可以安枕了。”昌黎王守护北宫,拓跋子推再不可能对太后和太子动手,这样的结果才是最好的。

  许多大臣们也都赞成,源太尉的提议既保住了皇家、朝廷的颜面,也保证了太后的安全,想来也是太后很容易接受的。

  唯有皇上和拓跋子推想反对,可是也知道这样的建议根本反对不了。现在他们已经是众人心中刺杀太后和太子的凶手,如果再不同意,只能坐实这样的罪名,况且,毕竟宫廷宿卫的职位还在拓跋子推手中,冯熙兵力有限,也不过只能在北宫,并不影响整个皇宫。

  可是太后却摇摇头,“不好,昌黎王是我的亲兄长,外戚掌管宫廷宿卫并不适合。”

  太后的确是非常明理之人,就说她从来不肯任用外戚,多年来昌黎王不过空有爵位和虚职而已。如今,便是宿卫北宫,太后都要反对。

  皇上恨太后,当然也不重用昌黎王,甚至昌黎王非庆典之时都不必临朝,今天自然不在。反倒是皇上的亲舅舅顿丘王如今身居高位,此时便出来道:“身为外戚,执掌兵权的确不合适,守卫北宫,还是由皇上派人为好。”

  拓跋弘一直忌惮太后,这一次太后自方山回宫,他是打定主意像父皇一样将太后困死北宫。可是,明明太后也没有做什么,可是自己却已经立了养在太后身边的大皇子为太子,准备册立皇后又完全失败,而现在又不得不答应为太后在北宫派驻宿卫。

  皇上一时想不通怎么会如此,顿丘王的话却完全说中了他的心事,“如此亦好,朕便派娄侍中为太子右率,守护北宫吧。”

  太后一笑,“娄侍中对太子倒十分忠心,当初在方山时,见我病得沉重,便立即将太子接过去,又怕有什么闪失,马上要护着太子先回到皇宫。”

  皇家的事情,朝中的臣子们还都是清楚的。太后辅佐文成帝,抚养当今皇上,又力挽狂澜除掉乙弗浑,为皇家立下不世功劳。虽然文成帝驾崩之后,她与李弈同寝,但其实比起她的功劳真算不了什么。在鲜卑人看来,年轻的寡妇有男人还不是应该的事?更何况太后还将皇权交给皇上隐居方山了呢。

  皇上如今能安稳地守住江山可以说大半的功劳都要归于太后,可是他却对太后毫无母子之情,趁着太后患病杀了慕容白曜和李敷两家,其实两家都是无辜的,只是因为他们与太后有很深的渊缘,许多人都替他们惋惜。

  至于京兆王和娄侍中到了方山,扔上病重的太后,只想将太子接回宫中,更是妄顾上下尊卑,君臣之道。

  “不可!”源贺终于压不住心中的恼怒起身反驳,“我竟不知道——娄侍中只想用心护卫太子,可身为臣子对太后就不管不顾了吗?此非不忠,还陷皇帝于不忠不孝,这样的人哪里堪为太子右率,更怎么也不能放在太子身边!”

  群臣齐应,“正是如此。”

  娄提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他年轻,心思也单纯,满心忠心陛下,却也有良知,在皇家复杂的是非曲直中,不知应该如何才对,便一切依京兆王主张,但现在京兆王却闭口不言,只得结结巴巴地道:“我当时以为太后不能好了,又担心太子……”

  “太后不能好了,你更不应该弃了太后带着太子回平城!”鲜卑人一向敬爱母亲,远远超过敬爱父亲,在源贺这些宗室的眼里,娄提所为实在不能容忍,当然便是高允等汉人也不可能赞同不孝嫡母的,他们怒斥娄提,却都将目光看向皇上。

  皇上当然不能承担如此的责任,“当初朕派京兆王和娄侍中去方山,是为了照顾太后和太子两人的!”

  娄提再三行礼赔罪,却一直坚持,“所有错误都是我之过,与陛下无关。”

  冯煦情知不能再过了,便摆摆手道:“既然如此,不如就在宗室中选一位有才德的人做太子右率。”一回头,正见拓跋黑石执刀立于阶下,便指了他道:“不如就选拓跋黑石吧。”

  拓跋黑石是宗室近亲,如今在朝中任武职,一向没有什么过错,皇上并没有什么可反对的。

  源贺等人亦无不可,“拓跋黑石倒担得起太子右率,也能护住北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sbook.cc。阅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s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