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诏书是什么_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
阅书小说网 >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 > 119.诏书是什么
字体:      护眼 关灯

119.诏书是什么

  新年到了,太后抱着大皇子坐在了丹陛之上,这是她到了皇宫后第一次走出北宫。

  就是文成帝痛恨皇后,恨不得将皇后困死北宫的时候,他也不能不允许皇后参加新年的庆典。毕竟按魏国的习俗,女主人一定要参加并主持家里重要的活动。

  皇宫就是皇后,乃至太后的家。

  拓跋弘更是不可能阻止自己。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归还是有些老臣留下了,他们见到太后依旧亲切,又想起了太后力挽狂澜,除掉了乙弗浑,稳定朝局的旧事,一番感慨之后,便都将目光落在了太后怀中的大皇子身上,前些时候,到处都是传言,说皇上有意立次子为太子,大家不可能没听到,也就会更关心此事。

  “大皇子三岁了呢。”

  “按祖制正应该立为皇太子了。”

  皇上之所以要压制太后,就是因为他最讨厌的就是朝臣们对太后由衷的崇敬,他登基为帝也有几年了,却从来没有得到如此的待遇。可是,尽管他能使太后在宫中寸步难行,但还真就没有办法不让太后参加宫宴,也没有办法让太后再也见不到朝臣,更没有办法阻止臣子们的议论。

  拓跋弘根本不想立皇太子。

  不只是因为皇上不喜欢太后教养长大的大皇子,就是次子他也不想立,因为拓跋弘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有一个随时能取代自己继承皇位的太子。

  他终于明白了,还是太子时父皇对自己许多不近情理的责备,太子真是让皇帝心里很不舒服的存在啊。

  可是,拓跋弘没有想到,宫宴上有这么多人提起立太子之事,宗室、重臣们看到太后怀里健康可爱的孩子,就一直聒噪个不停,简直就要逼着自己立即就册立太子了。

  “太子是一国之本,不能不慎重,”皇上想了想向宴中的群臣们道:“何况,朕还没有立皇后呢。”

  “正因为太子是一国之本,是以必须早日确立,宣诏天下,以固江山,”源贺等宗室老臣又都奏道:“至于立后,如今皇上后宫中似乎并没有妃嫔够资格手铸金人,倒可以缓上一缓。”立太子与立后并没有什么关系,魏国先前的几代皇帝,有先立太子的,也有先立皇后的,但都立了太子,皇后却不是必定要有的。

  而且魏国立国以来,手铸金人封后的无一不是皇族,可现在皇帝的妃嫔,出身却都太低了。当初李夫人想手铸金人而未能,便有如此原因。

  可是皇上却铁了心想立后,“先前天下群雄分立,称王称帝者众多,祖辈们也都与皇族联姻,但如今形势却又不同,故而参加手铸金人,并非一定是公主方可。”

  这个道理并不错,且如今宫妃们的家人多有朝中为官者,也皆一力赞同,“皇上登基数载,也是册立皇后之时,如今宫中虽无皇族后裔,但众妃多半出自鲜卑、汉人贵姓,只要能手铸金人就可以立后了。”万一自家的女儿成为皇后,那该有多好!

  臣子们商议再三,便也通过了,“今日宴罢便可以准备手铸金人,若能在立太子之时册立皇后,乃是又重之喜,国家宗室有幸!”

  其实拓跋弘也没有册立皇后之意。与不想立太子相同,他也不想要一个手铸金人登上宝座的皇后。他知道父皇对于太后的无可奈何,也不想为自己竖立一个如此的对手。

  是以当初李夫人有身孕时,拼命恳求他想手铸金人,他一点也没有动摇,眼看着李夫人万念俱灰发了疯。

  但是眼下,拓跋弘却不得不改变主意。

  册立皇太子之事不可能推过去,这是祖制。自己虽然掌握了更多的权力,但是始终没能完全控制朝局,宗室老臣们只要以祖制为由,自己便只能屈服。自己就是在三岁时被册立的,根本无法阻止立同样年纪的太子。

  既然如此,拓跋弘也就打算同时册立皇后了。“太子,太后,皇后,”皇上在心里权衡,“有了皇后就可以将太子从太后身边夺回来,让皇后抚养,也正好因此让她们在后宫里争斗,免得哪一个一枝独大。”最后他下了决心,“准备册立太子和手铸金人吧!”

  正月初六,册立皇太子的吉时,冯煦带着宏儿走上了太华殿,指引他立在阶前听着册封的圣旨然后行了礼接过圣旨——小小的人,穿着自己特别为他赶制的玄色礼服,抱着差不多与他一样高的圣旨,仪式方一结束,他便蹬蹬蹬地向自己跑过来,“太后,太后!”

  冯煦起身将他抱在怀里,“宏儿今天真是出众,将来定是一位明君!”

  拓跋弘疑惑地瞧了过来,“母后,你叫太子什么?”

  冯煦微微一笑,“皇上,太子的名字是宏。”说着将圣旨展开递给皇上,“难道皇上竟忘记了?”

  皇子出生后不会有名字,总要等到养得大些才会正式起名,特别是最为尊贵的大皇子,起名是很重要的事情,拓跋弘当年就是如此。但是,对于自己的长子,皇上一直没有为他正式赐下名字,因为不喜欢。

  每每提到大皇子,拓跋弘立即就想到李夫人的疯狂,想到太后的威严,他甚至觉得如果这个儿子不能从方山回来,会更好些。

  所以,尽管皇上不得不答应朝臣们册立太子,但是他只是将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宗室的老臣们,根本没有多加关注,便是刚刚宣诏,他亦无心去听。现在他吃惊地听到自己的太子竟然与自己同音,再低头一看,虽然并非同字,其实却是同音同义,不由大怒,“哪里有父子同名的道理?”

  源贺等宗室老臣都不解地道:“太子的名字与皇上并不一样。”

  宗室许多老臣皆自鲜卑部落中长大,多半不通汉字,甚至还有人汉话尚且说得不够流畅,他们哪里知道弘与宏相通呢?便都看向太后。

  虽然拓跋弘想将自己禁锢在北宫中,但是文成帝尚且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的皇帝更是不可能成功。冯煦回宫没多久,便能派人随意出入宫禁,传递消息了。前几日,她将宏儿的名字送出去,今天果然在册封太子的诏书上见到了。

  冯煦从容一笑,“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因觉得很好,便请宗室老臣们看过,禀报皇上后继续用了。难道皇上没有看过奏折吗?”

  “可是他们不懂,母后你也不懂吗?”拓跋弘不会承认自己一直把心思用在封后上,并没有关注册立太子,那封奏折他根本没打开,更没有发现这显而易见的错误。他从小在太后身边长大,汉学功底还是有的,立即便道:“‘弘’与‘宏’不但同音同义,甚至还可以通用!”

  “看来皇上的汉学还是不甚通啊!”冯煦叹了一声,“‘弘’字为登韵,‘宏’字为耕韵,二字其实并不同音,读起来其实是有些不同的,晋时沈静的《韵集》中写得明白,如今有人读成同音,不过谬误而已。至于同义,其实亦有不同……”

  论起学问,朝中唯有中书令高允能与太后相提并论,此时他也道:“太后所言不错,‘弘’‘宏’二字,造字之初并不相同,今人虽然时常通用,又有许多缘故……”

  虽然太后与高允言之凿凿,但其实寻常人又有谁知道二字的区别呢?用的时候多半通用,便是读时也只读成一样的音,而谁家父亲与儿子能同名呢!皇上气冲冲地打断了高允的话,“不行!为太子改一个名字,重发诏书!”

  冯煦收了笑容,“皇上,你以为诏书是什么?可以由着你的性子随意更改重发的吗?”

  太后的话语有如一支箭,将皇上射中钉在宝座上。

  拓跋弘恨不得立即跳起来发下旨意,将太后的话尽数反驳,可虽然他贵为天子,却也知道不可能。

  知道为什么,拓跋弘一直不能像父皇一般,大权在握,天下影从。

  从他登基的时候开始,先是乙弗浑掌控朝野,接着就是太后,就是太后将皇权全部交给他去了方山,他也一直没能做到一言九鼎,宗室老臣、朝中重臣一直都有许多办法抗衡皇权,让他不能完全随心所欲。

  直到拓跋新成兄弟过世、拓跋弘将拓跋丕派到青州做刺史,免了步六孤定国的爵位和官职,诛杀济南王慕容白曜、高平王李敷,才有了些帝王的感觉。

  可是,仅仅才几个月,拓跋弘就重新感觉到那种压制,他被迫立太子,甚至太子的名字也不能由自己做主!

  要知道自己是皇帝,天下人都应该完全服从!

  可是臣子们显然不这样想,他们纷纷上奏,“皇上,太后所言不错,圣旨为国之重器,不能随意更改呀!”

  “若是朝令夕改,百姓就不知道听从什么,天下就乱了啊!”

  最莫名其妙的是源贺,“这个‘宏’字究竟有什么问题?明明与‘弘’字长得不一样啊!太后与中书令也说读起来也不一样的,况且,太子的新名字也曾奏请过皇上,若是皇上不愿意,为什么当初不说,现在却要改圣旨?要知道圣旨可不是随便改的,便是我们寻常鲜卑男子,一言既出,也决不能收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sbook.cc。阅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s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