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清华_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阅书小说网 >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 第472章 清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2章 清华

  第472章清华

  盛家这处房子地方不小,东西跨度能盖七八间大房子。

  盛希平一琢磨,反正是盖一回,不如就盖的大一点,直接盖上七间房子。

  西头留一间当锅炉房和车库,东头六间住人。

  其实盛希平挺想起个二层小楼的,可一琢磨,那样属实是太招摇了。

  而且家里没那么多人,房子太大闲着也不好,所以就歇了这个念头。

  正好,趁着盛希泰放假在家没啥事儿,哥俩领着盛新华和盛新宇,就开始归拢倒腾东西。

  房子要翻盖,家里这些家具啥的,都得搬到外头去。

  于是就在前院搭起一个棚子,把东西都搬到外面,能塞仓房的塞仓房,能放棚子里的就放棚子。

  正好,等他们都收拾差不多,小学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盛新华回学校听成绩,领暑假作业。

  盛新华学习还行,反正小学的功课也没多难,语文数学都考了一百分,老师没给留太多作业。

  接着,盛希平把盛希泰、李大娘和俩小子都送回了林场,他们夫妻俩搬去拐角楼那边住着。

  家里这头,直接找了林建的施工队过来,该拆的拆,盖扒的扒。

  原本好好的三间房子,就这么被夷为平地。

  林建的工队那可是专业的,盛希平也不差钱儿,各类建筑材料直接运回来,这活干的还能慢了么?

  七月十六号,房子破土动工,开始挖地基。

  一般盖房子挖地基,一米八左右就差不多了,盛希平跟工队说,最少要两米四五。

  而且,几个主要的间壁墙,也要打地基。

  地基一定要打牢了,指不定哪年他一高兴,再起来一层呢?

  工队那边不管这些,只要钱到位,让咋干就咋干。

  就这样,一头工厂,一头自家盖房子,两边都忙活的热火朝天。

  七间房子容易,没几天地基就打好了,上头打了一圈钢筋混凝土的圈梁,等圈梁水泥养生好,接着开始砌砖。

  以前土坯房的时候,墙都挺厚,现在用砖了,一般都是盖三七墙。

  瓦匠动工的同时,木匠也开始干活,房梁、门窗口啥的先做出来,一边砌墙,门窗口也安上。

  等砖墙砌到门窗口齐平时,上面再打一圈钢筋混凝土的圈梁。

  地基深,再加上有这两道圈梁,这房子绝对结实,肯定不会出现地基下沉,墙面开裂等问题。

  八月八号,新房子上梁。

  盛连成夫妻、盛希泰都下来了,林场和大碱场的不少人,松林高中的一些老师,都来帮忙。

  加上林建的施工队,这么多人忙活,那肯定干的快。

  一上午的工夫,上梁柁、钉檩子八板、挂瓦,连钉棚杆、铺棚等全都完事儿。

  盛希平在林业局宾馆订了桌,中午直接在那边招待。

  “辛苦大家伙儿了啊,那个,家里不方便招待,只能在外面吃了。

  今天略备薄酒素菜,大家伙儿别嫌弃,反正下午咱休息,中午这顿饭,敞开了吃喝,随便造。”

  酒席摆在大厅,一共安排了五六桌,每桌都是十个菜,鸡鱼肉蛋啥的都有。

  旁边搬过来两箱白酒,五六箱啤酒,爱喝啥就喝啥,随便。

  周明远出国考察还没回来呢,盛连成跟刘长德,还有高中的主任、老师们坐在一起。

  “曹老师,谢谢你啊,这几年对我们家希泰格外照顾。

  这孩子从小就皮,成天惹祸,这两年没少给你添麻烦。”

  正好来帮忙的老师里面,有盛希泰的班主任曹老师,盛连成少不得要跟人家说几句客套话。

  “哪有哪有?希泰这孩子好着呢,脑瓜儿冲,还肯学习,我就没见过这么优秀的孩子。

  淘小子聪明,你看他,这次考的多好啊?六百九十一分,咱县里排名第一,全省林业系统排第一。

  盛老哥,伱就高兴去吧,他这回清华保证能录取。等着录取通知书到了,可别忘了请客啊。”

  曹老师把盛希泰看做眼珠子,在他眼里,盛希泰哪儿都好,处处优秀。

  哪怕是盛连成,也不能说他得意门生的一句不好。

  这几年,高考科目和分数一直在改革,跟前几年又不一样了。

  现在理科语文一百二、数学一百二、外语一百、物理一百、化学一百、政治一百、生物七十,总分七百一。

  文科语数外、政都一样,地理一百、历史一百,总分六百四。

  盛希泰学理,七科总分六百九十一,除了语文、外语、政治没拿满分之外,其他四科都是满分。

  以前,高考成绩归局教育处管,自打松林高中成立后,高考成绩就直接下发到高中了。

  前几天,成绩单一传过来,松林高中就沸腾了。

  盛希泰以全校第一,全县第一,全省林业系统第一的成绩,为松林高中赢得了无上的荣耀。

  局里和学校都发话了,必须给奖励,不光奖励学生,连班主任还有任课老师,都有奖励。

  周青岚带的班级秋天就要升高三了,她在学校呢,成绩一出来,周青岚第一时间就往前川林场打电话报喜。

  还在家领着陈峰、陈月、盛新华他们玩的盛希泰,得知自己的成绩后,高兴抱着盛新宇转了三圈。

  盛连成和张淑珍也是,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爱吃爱玩的小胖子,竟然能考出这么高的分数?

  消息传出去,盛家老热闹了,那些相处好的人家都去贺喜,还喊着让盛连成他们办酒席。

  大家伙儿都要去凑凑热闹,沾沾喜气。

  提起儿子的成绩,盛连成那嘴丫子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

  “那是老师教的好,我们两口子大字不识,一点儿也帮不上忙。

  全仰仗着老师严加管教,不然,我们家希泰哪有这个成绩啊?”这个时候,盛连成还不忘了谦虚一下。

  “来来,我敬张主任,还有几位老师一杯,谢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没有你们照管着孩子,我们家希泰不能有今天这成绩。”

  盛连成很客气的站了起来,敬一众老师。

  “哎呦,盛大哥,你这太客气了。”

  张主任等人,连忙都站起来,跟盛连成碰了下杯子,喝了杯中酒,然后才都坐下。

  盛希泰这个成绩,属实是震惊了所有人。

  也因此,本来是为了盖房上梁摆的酒席,到最后,大家伙儿议论的都是盛希泰的成绩,以及盛家这福气和运气。

  家里六个孩子,五个都学习那么好,盛希平虽然初中毕业没考大学,可人家媳妇是大学生。

  而且,盛希平现在是公司老总,又回家乡来投资建厂,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

  “所以说,这孩子成不成才,不在于爹妈有没有文化。

  爹妈扶持只是一时,最后的成就,还得看孩子自己有多大本事。”最后,众人感叹道。

  房子上梁,只能说活干了一半儿,接下来还要砌间壁墙、盘炕搭灶、里外墙抹面粉刷等等。

  眼下这个时候,外墙比较流行水刷石墙面,过几年,就开始流行小片彩色瓷砖和玻璃的马赛克墙面了,再往后,才是瓷砖墙面。

  盛希平没起什么幺蛾子,顺应时代,房子外墙也做的水刷石墙面。

  屋里地面,一般人家能铺水泥地就挺不错了,要想好看结实的话,可以做水磨石地面。

  由于材料和地域的限制,这边目前还不太流行大理石地面或者瓷砖地面,在施工队的建议下,新房子做了水磨石地面。

  内墙简单,白灰墙面就行了。

  窗台也用了水磨石面儿,锅台和厨房料理台,都贴白色瓷砖。

  这年月还没有铝合金门窗,所以窗框都是木质的,就是窗户大一些,屋里亮堂,而且镶双层窗,这样更保暖。

  房门用的是木质门芯儿,外头包白铁皮那种,结实耐用,不变形不腐烂。

  总之就是一句话,现在流行用啥,就全都安排上。

  盛希平没有啥引领潮流的心思,少出点儿风头,稳稳当当的过日子,只要别落伍就行。

  一转眼,暑假过去,玩疯了的孩子们,又重新回归课堂。

  出国考察转悠一圈的周明远,风风光光的回来,继续主持全局工作。

  盛希泰果然被清华录取了,不等录取通知书邮寄过来,省厅那边就传来了消息。

  松林高中这边得知消息,高兴的在学校大门外挑起两挂鞭炮点了。

  学校更是请了盛希泰回学校做演讲,给即将进入高考冲刺的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

  同时,局里和学校,还给开了庆功会,奖励了盛希泰两千块钱。

  过了几天,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学校,盛希泰去取了通知书,这回,算是彻底安心。

  至此,盛家六个孩子,都有了去处。

  在首都的盛希康得知消息,打电话回来说,家里啥都不需要准备,让盛希泰只带点儿换洗衣服去报道就行,他那边全都给预备好了。

  这样一来,倒也省了不少心思,只要给盛希泰带足了钱就行。

  盛希泰考上这么好的大学,按理应该好好庆贺一番。

  可盛家前阵子刚办了婚事,才这么短的时间,属实不好再张罗。

  所以就在家里安排了几桌,请了请林场这些关系不错的人家。盛家不收礼,只是大家伙儿凑一起热闹一下而已。

  “爸、妈,你们真不跟着一起啊?

  反正家里也没啥事儿,咱一起回老家看看,然后再去首都住几天,多好啊?”

  吃完了饭,送走客人,盛希平就懒懒的倚在炕琴上,劝说父母。

  “不了,大老远的折腾一趟,太累人了,好久都缓不过来。

  咱家今年事情不少,花销也挺大的,可别折腾了。

  你不是答应了你三叔要回去看看么?正好你送老六去首都,顺道你回老家去看看就行了。”

  盛连成摆摆手,这两年没干别的,净出门了。

  去年春天回老家,冬天去首都给盛希康订婚,年后又去冰城,折腾够够儿的。

  这人啊,岁数一上来体力就不行,比不了年轻人。

  盛连成现在就觉得,出门真遭罪,不是万不得已,他真不乐意出去。

  再说了,前阵子刚见着了老家人,这时候再回去干啥?有钱不知道怎么花了是吧?烧包儿也不能这样儿啊。

  “对,我们就不跟着去了,你把老六送到首都,该忙啥你就忙啥去。

  那头有老三两口子呢,他们就安排老六了。”张淑珍也挺打怵出门的。

  盛希平劝说无果,也就不说什么了。

  转过天,哥俩开车回松江河,盛希平又去厂子那头看了看工程进度。

  照目前来看,车间主体建筑,入冬前大致就能建成了。

  冬天收拾厂房内部,进机器、安装设备、招工,顶多明年开春就能投入生产。

  那边办公楼啥的,一时半会儿还够呛,看样子得到来年上秋了。

  盛希平交代了郑华等人一些事情,让他们盯紧了这边工程进度,有啥事儿要是搞不定,就去找松江河镇的书记。

  再不然,去找周明远或者赵广宁也行,都能帮着处理了。

  家里这边,房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就剩地面和外墙,这都是费工夫的活,估计还得一阵子才能完成。

  盛希平跟施工队那边都说明白了,让他们该怎么干活就怎么干活,完工后,等他回来结尾款。

  盛希平是啥人啊,这点儿钱还能赖账么?再说了,还有周明远在那儿呢,怕啥?

  “媳妇,我这趟出去,最快也得俩月回来,晚了就得到过年。

  家里头,你费点儿心,房子再过一些日子都收拾好了。

  我跟施工队的人说好,让他们把锅炉和暖气,一起给安上。

  家具在木器厂做的,应该也快做好了,等家里全收拾好,再把家具拉回来就行。”

  临出门前的晚上,盛希平和周青岚俩人在被窝里絮叨。

  “嗯,行,我知道了,你放心,家里有我呢。

  你出门千万小心点儿,现在外头乱,我听人家说,火车上偷东西的,抢劫的都有。

  真要是遇见啥事儿,顾着人要紧。钱没了咱再挣,人要是出点儿啥事,可就不是那点儿钱了。”

  周青岚窝在盛希平怀里,伸手搂着丈夫的腰,各种担心。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有些人不肯踏踏实实努力,只想着歪门邪道,偷鸡摸狗、坑蒙拐骗。

  盛希平那个厂子刚开始动工的时候,也有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听着风声,以为是外地人来投资建厂的,想要过去讹点儿钱啥的。

  结果那些人到地方一看,施工方是林建三处,再仔细一打听,合着投资的人,是林业局周局长家的姑爷。

  那些地痞知道这不好招惹,于是灰溜溜走了。

  松江河这么个小地方尚且如此,外面更是乱的很。

  盛希康他们回来的时候就说过,现在火车上也特别乱,偷东西的可多了。

  车站更是,偷东西的,抢钱的,啥人都有。

  “嗯,我知道,你放心吧,我会注意的。”盛希平一手搂着媳妇肩膀,一手轻轻拍着她后背。

  “这趟我带着希文希武,还有于家哥俩。”

  盛希平说的于家哥俩,是大碱场于占国家的俩儿子,于海滨、于海涛。

  这于家,就是当年那于二炮的后人,于家世代以打猎为生,家传绝学在身。

  于海滨前几年去当兵了,在部队表现的还不错。

  可是他这人太耿直,得罪了人,去年冬天不得已复员回来。

  他当兵年头短,复员了也只能回原籍,大碱场有啥啊?顶多就是安排他进村部里,实际上还是老农民。

  于海滨不甘心,通过刘玉江找到了盛希平,想要跟着盛希平干。

  盛希平身边正好缺几个身手不错的人,于是就把于海滨于海涛哥俩都留下了。

  前些时候他们在项目部那头帮忙,这次盛希平要出门,这俩人就负责保护盛希平。

  “于家那哥俩身手不错,于海滨还当了几年侦察兵,有他俩在我身边,不用担心。”

  盛希平不是莽夫,他长着脑子呢,雇俩保镖才几个钱啊?身家性命最要紧。

  “我跟海滨说了,回头让他联系联系之前的战友,要是有乐意来的,我这边都接收。

  到时候,我专门安排俩人,接送你上下班、儿子上学啥的。”

  有些事情,要防患于未然。

  以前盛希平在外地,松江河这边知道他的人不多,周青岚母子也不咋出眼,不会引起旁人注意。

  可以后就不好说了,万一真有那不长眼的,想要讹盛希平一笔呢?钱多少是小事儿,媳妇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不至于吧?”周青岚愣了下,惊讶道。

  “别管至不至于,小心无大错。养几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可要是真出了事,那就不是几个钱能解决的了。”

  媳妇孩子,都是他的心头宝,万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两口子絮叨了半晚上,第二天周青岚顶着个黑眼圈去学校上课。

  盛希平和盛希泰动身去车站,把自己的车留给郑华等人,然后一行六人坐上火车,先到通化,再从通化坐车去大连。

  然后,从大连坐船到烟台,再从烟台想办法坐车,回单城老家。

  等他们折腾到老家时,已经是八月三十一号了。

  盛希泰还是挺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回来过一趟,对于这边,他是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好在老家的人见到他们回来,都非常热情,熟络了之后,瞅着家里这些亲戚,倒也挺亲切的。

  自打盛家老爷子过世后,盛韩氏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比之前更瘦,身子也佝偻着,步履蹒跚。

  不过见到几个孙子回来,老太太还是很高兴的。

  尤其是盛希泰,这么多年难得见一面,老太太扯着盛希泰的手,不舍得松开。

  得知盛希泰考上了首都最好的学校,老太太挺高兴,从兜里掏出个叠的很板正的手绢。

  老太太打开手绢,露出里面的钱,她哆嗦着手,捻出来两张十块的,非要给盛希泰不可。

  “奶,不用你给我钱,我考上大学,局里和学校奖励了两千,我爸我妈、我大哥,都给我钱了。

  这些钱,你留着买点儿好吃的。”盛希泰哪能要奶奶这钱啊?忙握住了奶奶枯瘦的手,把钱又重新放回那手绢里头。

  “奶,你好好的,等我毕业挣钱了,给你买好吃的好喝的。”

  盛家老太太闻言,不由得落了泪,“乖来,恁能回来看看奶,奶就知足了。恁好好念书,将来找个好工作,说个好媳妇。”

  “哎,奶你放心,我肯定好好上学。”盛希泰一直握着奶奶的手没松开。

  得知盛希平他们回来了,在公社的盛连杰傍晚时也带着吃的回来。

  家人团圆,晚上就在盛家院子里,叔侄几个边喝边聊,一直聊到了挺晚。

  盛希泰九月十号前后开学,时间还算宽裕,能在老家住几天。

  九月一号,盛希平领着弟弟去了趟张家,看望张玉山夫妻,在那边住了一晚,陪陪老人。

  之后,盛希平就把弟弟扔家里,他在盛连杰的陪同下,全县各地转悠。

  从清末民初开始,单城这边就往外出售山羊皮、猾子皮、羊毛、肠衣、膘牛、人发、猪鬃、芝麻油、打瓜籽等。

  近几年向外出口山羊皮、兔毛、涤棉布、窗纱、绣花鞋、大豆、玉米、杂粮、饲料等。

  这边的柳编工艺不错,品种有筐、篓、盒、篮等,曾经出口国外,七九年收购额十万余元。

  但是由于花样少,样式陈旧,始终打不开销路,年出口额就在十万左右徘徊,始终无法增长。

  单城麻纺厂的产品质量不错,生产的麻袋,近几年向国外销售,势头还算不错。

  走了一圈,盛希平心里也算大致有数了。

  “三叔,咱这边柳编的手艺咋样?要是我特别定制一些东西,他们能照着我说的样子,做出来么?”

  这些玩意儿,走传统日用品的路子,销量低不说,也卖不上价钱。

  盛希平的意思,另辟蹊径,不走日用品的路子,改做宠物生意,尤其是猫窝、猫爬架、猫抓板一类的东西。

  目前,国内还没有宠物这一概念。

  毕竟现在还有很多人饭都吃不饱呢,他们养猫是为了抓老鼠,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

  但是在国外,很多人把小动物当做是家人,是一种感情的寄托。

  这些小动物不需要履行本职工作,它们的存在,就是取悦人类,被人类宠着。

  盛希平接触过的很多国外客户,家里都养着宠物,而这中间,养猫的占大多数。

  所以,他想从这方面入手,试一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sbook.cc。阅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s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