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情不自禁_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阅书小说网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224 情不自禁
字体:      护眼 关灯

224 情不自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一直觉得自己带兵打仗的能力强,厉害!可到底是多强,多厉害呢?

  汉之霍去病,就是所有武将的标杆!特别是元末明初的局势,还和霍去病追亡逐北时差不多,对付的都是草原上的敌人。

  如果张一凡不提霍去病,那在场的这些人,可能下意识地就不会去想着和青史留名的霍去病去比。可如今张一凡提出来了,那霍去病就是一座大山,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打仗厉不厉害,杀***猛不猛,对比下霍去病就知道了!

  这么一比,眼前这场大捷,真得不算什么!

  一如大驸马所说,这只是把敌人关在自己屋里打,就算打赢了,家里也会被波及。可人家霍去病,那是冲人家家里去打,并且还能打赢,打得敌人没有招架之力,一招趴地上那种。

  这么一对比,差距之大,非常明显,谁还能得意得起来?

  张一凡看着朱棣,还有蓝玉等人,被自己打击了一番,便沉声说道:「这一战,永平府的百姓,多有死伤。这个仇谁来报?***的主力已经在关内全军覆没,我已经问过那些俘虏,他们的营地就在关外灰山一带过冬,谁去报仇?」

  有仇必报非君子!就许***入关劫掠,如果不去报复回来,***再次入关劫掠的时候,压根就不会有顾虑!

  不管是谁侵犯大明,都要狠狠打回来,让所有大明的敌人知道,下次还敢来入关劫掠的话,就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一听张一凡的问话,这些大明朝开国武将,都不是孬种,立刻就回应。

  「我!」

  「末将去!」

  「……」

  蓝玉的嗓门最大,厉声喝道:「谁也别和我争,永平府是我守的,这事儿我负责,我去!」

  朱棣其实也很想去,但是听到了蓝玉的话,最终决定道:「好,就你去,骑兵都带去!」

  集合在永平府这边的骑军,有一万五千多,就算有负伤或者太过劳累,一万骑军肯定是凑得出来的。

  张一凡听到朱棣的话之后,便立刻看向蓝玉说道:「去了草原上,记住不要恋战,能带多少回关无所谓,重要的是出关的将士,都给带回来!」

  「不用你说!」蓝玉听了,冷冷地回答一句。

  治政方面,他是服了张一凡。但是他不允许张一凡在他擅长的兵事上,也来指手画脚,这是他的底线!

  朱棣听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看着蓝玉也说道:「赶紧去休整,明天就出发。不要忘记,确认军情,带好向导!」

  「遵命!」朱棣是主帅,军中上下尊卑分明,军法无情,容不得顶撞,蓝玉只能回应一句。

  随后,蓝玉便立刻领了军令,自去挑选安排出征的骑军了。

  张一凡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发现,天又开始下雪了。

  抬头看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没法确认这个雪会下多久。

  第二天早上,张一凡起床一看,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该是能盖住人的脚背了。最为关键的是,雪还在下,并没有停的迹象。

  看着这个,他也是无语,老天不作美,看来是没法出征了。

  结果没想到,正在这时候,却响起了号角声。

  张一凡听得有点意外,连忙出门去看情况。

  永平城外,一万多骑明军将士,都是牵着战马的缰绳,整齐地站在那里。城头上,燕王朱棣正在大声说话。

  雪花在飘着,寒风在呼啸,人和马的鼻子都喷着白气。骑军将士们,不管有没有听到朱棣的话,都笔直着腰杆,在那静静地听着。

  张一凡

  赶到城头的时候,就是看到了这一幕。

  看这样子,虽然下着大雪,可骑军还是要出征!

  刚好他来的时候,朱棣已经讲完话了,于是,他连忙问道:「这么大的雪,不好出关吧?」

  刚好领了军令准备下城头的蓝玉听了,只是露出一丝轻蔑,却也没回答,直接就下去了。

  倒是朱棣回答张一凡道:「我们商量过,有这场雪为掩护,***更不可能想到我们会派兵出关。最多两日时间,便能赶到灰山。路上休整一天,在灰山夜宿一晚,第三天就能回来,不会有事。」

  说到这里,他又指着城下一处地方说道:「那些是俘虏中已经投降我们的***,有他们带路,说不定一天就能赶到。如果他们不配合的,大军到了之后,杀得便是他们家人。」

  张一凡听了,沿着朱棣手指的方向看去,却见有五百人左右,手中牵着老马,没兵刃,没行李。而在他们的周围,那些明军将士却是一人双骑。

  朱元璋的政策,就有招降蒙古人为大明所用。张一凡熟悉的番禺县令道同,就是蒙古人。当然,也有投降之后又叛逃的,比如这次被抓获的蒙元朵儿不花便是。

  想起这个,张一凡忽然就看到,朱棣前面,靠近城垛处有一具尸体,脑袋已经分家,就吊在城垛外面。寒风吹来,在那一荡一荡的。

  转动间,张一凡看到了面相,那不就是那个元将朵儿不花么!

  他可是记得,这个朵儿不花是被活捉的,本来计划送往南京献俘的,怎么就杀了呢?

  看着那首级,又看看底下那些投降的***,张一凡忽然明白过来了。朱棣杀那朵儿不花,就是给底下那些投降的***看的。

  这个事情,他没意见。他在意的,只是这些将士是否能平安回来。

  就这会儿的功夫,蓝玉在他亲卫的簇拥下,已经骑马归队,大军随即开拔。

  寒风呼啸下,军旗猎猎作响,引导着大明骑军将士们一路北向而去。

  看着一万多的骑军,慢慢地消失在风雪中,张一凡在军事上也帮不上忙,但是其他地方,却是可以关心下的。

  于是,他便问朱棣道:「将士们吃得是什么?」

  听到这话,朱棣有些疑惑,当即回答道:「当然是粟和米了,还能是什么?」

  说完之后,他才想起什么,便马上补充回答道:「你是说鱼松么?他们没有,当初我就是给水师采购了。这些兵,都是没有的。」

  说到这里,他又赞道:「鱼松确实是个好东西,埋锅造饭的时候,配一点鱼松,很受军中将士喜欢!」

  军中事情,张一凡平时并不关心。当然,这也是他以前并没有怎么和军队打交道。香山县千户所这个不算,那不算野战军,只是地方军队而已。

  此时,他听朱棣说话,便又追问起详细情况。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张一凡自己待在房子里都不想出来,可是,朝廷的军士,却要冒着这大雪,严寒去为国征战。特别是张一凡自己还穿着锦衣貂服,保暖上比那些出征的将士都不知道要好多少。

  那些将士的马背上,并没有太多行李,这冰天雪地的,如果要在路上耽搁一晚的,张一凡都难以想象,晚上怎么熬?

  上阵杀敌不是强项,但是搞经济这一块,张一凡自认第二,就没有人能当那个第一。

  因此,他便想着,自己要做点什么,帮到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

  详细询问朱棣的情况下,张一凡又了解到,将士们行军打仗,一般是将小米或者大米,和挖到的野菜放到一起煮,煮成很稠的菜粥喝。条件好点的军队,可能还会放点肉糜,类似后世的皮蛋瘦肉粥那样,这便是军中伙

  食了。

  然而,就算是好的伙食,也就是加了肉糜的浓粥,那也只是精锐才能有,而不是每顿都有。

  想着这个,张一凡便对朱棣说道:「军中伙食太差了,回头你给我一些人,我去天津那边,看看设立个鱼松厂,如果有肉松厂,那就最好,用来供应军中所需,多少给军中京师改善下伙食。腌菜什么的,也可以搞搞!还有炒面那些便携式干粮,也可以做做……」

  根据历史记载,炒面这个,在清初已经有记载,但没有更早的记载。唐宋时期,倒是有大饼当军粮的记载。

  此时,张一凡其实都有点后悔,或许自己应该更早关注下军队中的情况。

  朱棣听到他的话,却是喜笑颜开,当即乐呵呵地说道:「我就知道,把你捞来一起准没错!回头你说吧,需要什么,我和我岳父商量,都给你备齐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终于想起了什么,便连忙又问道:「对了,之前在北平的时候,我们正吃火锅呢,然后你要说什么来着,被军报给打断了?」

  听到这话,张一凡也想起来了,当即回答道:「军中用的突火枪,射程短,准头又差,装填还慢,太垃圾了,回头我给你想出一种新式的火枪。」

  元末明初的大明军队,火器已经配备了不少,但是都是突火枪,也就是最原始的火枪。

  虽然说,这种突火枪在后世的人看来,确实很垃圾。

  但是只要是个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用这个突火枪,并且近距离射击的话,威力比冷兵器要大很多,中着非死即伤,压根没法再打,不像冷兵器一样,只要穿好了盔甲,身上挂满了箭,一样能生龙活虎地继续砍人。

  真是基于这样的优点,这时候的火器,明军中已经配备了不少。

  可不管怎么样,张一凡所说这些,也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突火枪的缺点。也因此,这个时代的战事,还是以冷兵器作战为主。

  此时的朱棣一听他的话,顿时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不过随后,更是大喜过望,比他当初娶媳妇都要高兴的样子,一把抓住了张一凡的两条胳膊,欣喜若狂地确认道:「真得,你真得能想出更好的火枪?」

  相对别人来说,朱棣更为重视火器。后世他当了永乐大帝之后,设置的京营三大营中,就有一个神机营,用得就都是火器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成建制配置火器的军队!

  张一凡一见,连忙挣扎,试图甩开朱棣的两只手。亏了是这大冷的天,身上穿得厚,要不然非被这个老六给抓疼了!

  一激动就来一下,力气大了不起么?

  然而,确实了不起。

  张一凡挣扎了下,压根就无法挣脱激动中的朱棣的两只爪子。

  于是,他只好冷了脸说道:「你再抓,我就不说了!」

  一听这话,朱棣连忙放手,讪讪而笑道:「习惯了,习惯了!」

  「改掉这个臭毛病!」张一凡得理不饶人,立刻要求道,「下次还敢在我身上来秀你的力气大,你就别想在我这里捞到一分好处了!」

  朱棣一听,顿时脸色一变道:「那我是情不自禁,不是故意的,行不行?」

  说完之后,他看到张一凡冷着的那张脸,便不等张一凡说话,连忙补充说道:「好,我保证,我保证再也不抓你了!」

  张一凡听了,便和缓了点脸色对朱棣说道:「要想打造出好的火枪,在钢铁冶炼的技术方面,必须要有足够基础。现在我给不了你什么承诺,等回去之后,我去铁坊先看看。」

  这个时代,其实已经能冶炼出钢了,但是还有一个产量和成本的问题,也就是冶炼方法的问题。当初张一凡定下先烧制水泥的时候,其实就有为炼

  钢做的打算。

  就是没想到,炼钢这事并不是在南京那边,而是要到北平这边来搞。因此,这边的情况,他还要再看看。初步的打算,就是先整出燧发枪,这个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唯一的要求,就是枪击部件,必须是好钢才行。

  朱棣听了,自然是高兴,张一凡要什么,他都给。

  与此同时,各地统计的战果也都陆续报上来了。这一场战事,确实是一场大捷!

  入关的蒙古***全军覆没不说,明军这边,也就是永平府这里的伤亡最多,其次是堵清水明月关的车营和骑军,至于其他军队,伤亡可以忽略。

  在这个伤亡中,真正战死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受伤。并且这个战事发生在寒冬腊月,伤口会发炎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受伤的将士,除了伤得很重的之外,基本上不会死。

  如今,就看最后的收尾情况如何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sbook.cc。阅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ysboo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